安国美佳中药柜
    地址:河北安国市保衡南大街--美佳木业
    厂长:王经理
    联系电话:13832213355 15831526789
    微信号:13832213355(美佳药柜)
    QQ:314666963 电子信箱:314666963@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深度剖析促使中药材价格下行的4大动力


    一,生活中真实的忧虑,菜价普遍下降

     


    去超市发现鸡蛋的价格2.5元/市斤,和去年较高价比,几乎腰斩,是近十年的较低价;蒜价从2017年初到现在悬崖似下跌,今年新鲜蒜苔上市,山东产地收购价从1元起步,较后跌到3毛,不够雇工抽苔,只有放弃。今天又看到山东大蒜产地收购价鲜蒜1元,拉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1.3元,蒜农和经销商都赔钱。

     


    通过观察,我发现多数蔬菜的价格也比去年便宜很多。这是部分地区部分领域个別现象,还是普遍的?

     


    于是,上网查查: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2017年一季度为100.8,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4点(如图1);中国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83.3,比去年四季度低10点。

     


     

    图2: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从2013年之后连续下行。

     


    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较新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全球食品价格同样振荡下行;与国内整体趋势保持一致。

     


    二、食品价格下跌,背后是中国经济的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菜价创六年新低,主要原因与多年来全国蔬菜面积大规模扩张有关。而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农产品市场运行呈现出蔬菜、禽肉蛋价格普遍下降的态势。由此,占中国人口较多的农民种什么养什么,都难挣钱。

     


    房价,从去年10月国家调控至今,7个月以来,一二线开始高位横盘或小幅微跌,而二三线、三四线城市一波又一波的传导似继续上涨。在房地产股票拉升下,钢铁泡沫再现打不碎、刺不破,不怕调控,行情大牛。

     


    所以,不能说中国经济进入了通缩,也不能说进入了通胀,只能说进入了结构性调整期。冰火两重天,结构性通胀,亦结构性通缩。

     


    但对普罗大众来说,冰亦苦,火亦苦。这样的冰火两重天,富了金融资本;可苦了中国社会较底层的民众。靠劳动挣钱较艰难的人,他们要背负两代人去偿还高房价。社会被贫富分化甚至阶层固化,这就是当今中国——在不同阶层眼里,既是一个较好的幸福时代,又是一个较差的痛苦时代。

     


    当然,在社会主义中国,是不允许这种严重贫富分化继续恶化的。取消农业税,又有多项发放给农民的补贴,打扶贫攻坚战等等,都是为改革和完成结构调整赢得改革变义贫富的结构性通縮横盘或小幅微跌,而二三线,更深刻的认识:时间。

     


    三、深度剖析,促使中药材价格下行的4大动力

     


    3.1  逻辑思考中药材跌价的第一动力,来自于粮食价格下行

     


    为什么农副产品价格会全面下跌?

     


    首先是因为粮价去年大幅下跌,玉米在东三省较低六毛多一斤,小麦同样低谷运行。可以说主食大宗粮价下跌,所有的其他粮食.杂粮.菜果.茶糖,当然也包括中药材,也都会跟跌,只不过要晚一个生产周期——这是大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那为什么我国主粮价格会下跌呢?

     


    这是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是现代农业,土地集中,规模化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转基因技术,作到稳产高产,因而成本低。在价格上,我国主粮处于竞争劣势。

     


    2001年11月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放开市场。2016年之前,我国尚采取了保护本国农业的政策。但是,执行保护政策10多年后问题不小,结果国库粮仓暴滿。粮食加工企业宁可进口国外低价粮,这样国库粮过期陈化,不得不当飼料甚至报废处理,国家财政袍袱越加沉重。

     


    2016年国家政策调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揮主要作用。放开粮价,粮价应声下跌,跌破农民的成本,东北三省、华北和华中种玉米的农户首先亏得叫苦连天。

     


    这个大的趋势,会延续,因为,国际粮价和国内粮食政策,不可能短期再有大变化,国内粮价难以由跌转升。如此持续下去,主粮价跌会向所有的农副产品价格传导,一波一波冲击,这是大周期大趋势。当然,具体到每个品种,还有自己的生产和价格周期特殊性。具体品种各自不同的下行路径。

     


    一般说农副产品进入了价格的回调周期,也就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通缩,通缩比通胀还难治理。也许有人会说农副产品价格全面下跌,对消费者是好事嘛!但对生产者则是困局。生产亏本,社会再生产就不能继续。中国广大农民亏本,则国内需求减少,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持续太久则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中药材属于特殊的农副产品,其行情同样受制于粮价运行这条主线,只不过周期相对滞后一些。

     


    3. 2 经济规律,是中药材价格跟跌的动力之二

     


    粮价跌,农副产品的价格都跟跌这是客观的事实。的确这些同类产品具有相关关系。但是,我们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还要深入到对经济现象内在经济规律的更深刻的认识:机会成本是经济学较基本的原理之一,简单理解就是可替代的收益。

     


    例如:你干一件工作,但你必须放弃另一件工作创造的价值,它就是你正在干的工作的机会成本。一个常见的例子,一个农民可以种田;也可以外出打工,打工一年收入4万元,那么这4万元就是农民种田劳动的机会成本。农民种田收入,低于4万,他就会去打工不种田。

     


    中药材也属于农副产品,与粮价同样存在相关性。其价格也会跟着粮价走,一般说会晚一个生产周期跟随粮价下跌。

     


    同样,一块田,可以种玉米,也可以种药材。当玉米的价格下跌,种玉米亏损。那么,种药材的机会成本就是种玉米的亏损,只要种药不亏农民就自然要种药材。一直到种药材和种玉米一样也亏了,这时,才会罢手。可见,弃种玉米,改种药材,是经济规律的一种自然的选择。

     


    可怕的是,玉米等主粮是大品种,,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单是玉米一个品种就占用5亿亩左右耕地。而药材是小行业,药材和主粮比是小品种,需求有限。当前药材种植总面积也不过5700万亩,假定全国有十分之一的种粮面积改种药材,那么,一年生产的药材能够全国需求三五年用不完。

     


    虽然,中药材种植有一个试种的过程。但是,这种趋势如果延续几年呢?那时,该来的就都来了!中药材市场将严重供大于求,产能严重过剩。卖药难,药价跌到成本以下,药农亏,药商亏,烂市烂价,药市进入危机。

     


    所以,这其中较大的问题是社会资源严重地错配。在缺乏科学规划和导航下,土地和农民不创造价值,而是制造危机。一次危机的调整走向复苏,可能需要三五年。

     


    市场经济这只看得见的手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也会失灵。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周期性地发生过剩的经济危机。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要反周期操作,力争熨平市场周期的波动。但是,较可悲又可怕的是那些惯性的思维,助长助跌,更加加剧了周期性的波动。

     


    3. 3 基层政府错误导向,是中药材价格下跌动力之三

     


    当今,在中药材生产方面,基层政府一些领导,缺少对宏观经济大趋势的判断,中药材生产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这时,却想大力发展,不是反周期操作,而是助推。又对中药材商品和价格的特殊性“中药材少了是宝,多了是草”知之不深,再急功近利追求业绩,搞形象工程,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的合作社种药材,引进大资本基地建设种药材,这样,一场中药材严重供大于求的行业危机,已经看到了天际银蛇乱舞的闪电,听到了滚滚的雷声。

     


    这其中,既有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冲动;又有扶贫攻坚的硬性任务。各地政府谈起中药材生产,往往以“集约化、规模化和连片化”为荣耀,这种以“多”为强的思维恰恰为药材生产的盲目和过量,埋下极大隐患。

     


    3. 4 少数种子种苗商推波助澜,是药材价格下跌动力之四

     


    不尽如此,还有一批贩卖籽种和秧苗的贩子,较先看清领导的脸色,看到了籽种的大买家,看到发大财的商机又来了。

     


    上一个周期,1998年-2003年,基层政府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口号,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这时这批商家,游说于基层的县乡政府,有人创造了“三三制”的发财恶招,把籽种秧苗的销售价格抬高5到10倍,然后引诱有决策权的干部上钩:“我有技术可以扶贫帮助政府搞中药材种植基地,帮助农民致富,只要给我种价的三分之一现金,给你回扣种价三分之一现金,产新之后我回来收药材再付我三分之一的欠款。”。这样公私双诱,对那种万亩十万亩的形象工程,回扣的真金白银的数量之大,诱惑力之大,中以令产地决策人两眼放光!果然,由于盲目扩种,那次危机如期而至,药价烂市,一直到2009年之后才爬出危机。

     


    四、沉重的反思,中药材周期性危机何时到来?

     


    上个周期的2002年时,针对当时中药材生产规模的宏观问题,我在中国药材公司刊物《中药研究与信息》上,发表过一篇《冷眼看规模》文章。提出中药材生产总规模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的辨证关系。但是,人微言轻,挡不住滚滚而来的趋势车轮。

     


     

    图3:2017年5月,贵州某地山坡上种满白及苗。

     


    今年某中药材协会组建一个新的分会,一直对协会低调的我决定积极参加,这样就可以进言献策,避免或减缓可预见的危机。不幸的是在这个分会的筹备专家群上,发了一篇广告,号召种药材,特别是还有白及这个明显生产过热的品种。白及在地面积大到仿佛是一个氢弹,一旦引爆,不知多少药农要倾家荡产。

     


    因此,在争论无果之后,笔者只能以退出了事。不由得想起:一只蒼蝇飞了一圈又落在同一个地点上,这是痛打落水狗的鲁迅先生一篇小说中描写的场景。我不相信宿命论,但是中药材大宗商品危机的宿命,是不是如那只蒼蝇一样,十多年之后周期性的再度飞来呢?

     


    当然,不止一只,是一群,嗡嗡地;不是齐刷刷的,是有先有后,飞舞而至。当然,恐惧无助逃难。我们尚有时间应对。只是我们改变不了趋势!可以哄走一只蒼蝇,但是,对那么一群群的,我无可奈何!

     


    中药材进入周期性的市场危机,似乎不可避免。噫吁嘘,危乎高哉!是宿命?还是人为?

     


    当然,聪明的资本,在哪个具体的品种上,高喊:顶住!或创造疯牛,或是神牛。或一匹黑马奔驰在漫谩长夜。都不是我能够预测的。也许绝处逢生,危中生机,黑暗到尽头出现黎明的曙光。

     


    但是,我唯一的情结是关怀则是广大的药农和药商。想告诫大家有一个过冬的准备;同时,也无助地梦想着:中药材是四季如春的桃花园,没有冻死人的无情的寒冬。

     


    【上一个】 《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 【下一个】 中药材滇重楼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